非凡“十四五”丨怀化绿色发展蹄疾步稳
十四五”期间,怀化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、促进“绿水青山”向“金山银山”转换。创新开展林权、碳汇、水权三类权益交易,2024年绿色贷款余额达425亿元,有效打通“绿水青山”与“金山银山”的转化通道。
生态是怀化最厚重的底色、最鲜明的标识。怀化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,充分发挥森林资源、空气质量、水能资源均为全省第1的资源禀赋,连续五年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,PM2.5平均浓度及改善幅度2024年排全省第1,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5个,获批成为全国首批、全省唯一的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。
近年来,怀化深入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积极探索多元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,走出了一条“两山”转换的新路子。
怀化深化资源确权,化解“资源无主”难题。创新推进产权明晰化、规范化,聚焦河流、水库、林地等重点自然资源,清晰界定产权主体,为生态资源赋予“身份证”,探索形成林地经营权“三层剥离”、水生态资源“三权分离”等典型经验。
怀化建立核算体系,化解“产品无价”困境。制定《怀化市生态产品总值(GEP)核算规范》,依托国家平台完成2023年GEP核算。在此基础上,探索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(VEP)核算,成功实施全省首例“国有建设用地+VEP”自然资源资产组合项目交易,实现生态价值可量化、可交易。
怀化推进权益交易,化解“变现无门”瓶颈。创新开展林权、碳汇、水权三类权益交易,促成集体林权交易1402笔、“湘林碳票”交易2075宗;完成全省首宗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,发放首笔基于水域经营权的生态资产贷款,累计水生态贷款超11亿元。
怀化推动产业升级,化解“转化无力”短板。立足生态资源优势,打造特色生态产业链,全力推动中医药、竹产业、绿色食品等生态产品经营开发;擦亮“福地怀化”生态文化旅游品牌,生态康养、乡村休闲等特色旅游来势向好。依托怀化国际陆港,推动冰糖橙、山茶油、碣滩茶等“怀乡怀品”走向国际市场,有效提升生态农产品溢价。
怀化强化金融支持,化解“融资无路”制约。以省级环境权益抵押融资试点为契机,推出“林权贷”“碳汇贷”“取水贷”等26款绿色信贷产品,设立生态环境权益风险补偿基金,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.07%。
未来,怀化将持续创新生态产品市场化交易机制,加快建设价值实现综合服务平台,推进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深度融合,努力打造武陵山片区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标杆和全国试点示范样板。
(全媒体记者 张卓)